2018-06-07 by Jun Tai
一、液壓泵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不出油、輸液量不足、壓力上不去
故障分析:1.電動機轉向不對,2.吸油管或過濾器堵塞,3.軸向間隙或徑向間隙過大,4.連接處泄漏,混入空氣,5.介質粘度太大或溫升太高。
排除方法:1.檢查電動機轉向,2.疏通管道,清洗過濾器,更換新的工作介質,3.檢查更換有關零件,4.緊固各連接處螺釘,避免泄漏,嚴防空氣混入,5.正確選用工作介質,控制溫升。
b、故障現象:噪音嚴重壓力波動厲害
故障分析:1.吸油管及過濾器堵塞或過濾器容量小,2.吸油管密封處漏氣或介質中有氣泡,3.泵與聯軸節不同心,4.油位低,5.油溫低或粘度高,6.泵軸承損壞。
排除方法:1.清洗過濾器使吸油管通暢,正確選用過濾器,2.在連接部位或密封處加點油,如噪音減小,可擰緊接頭處或更換密封圈;回油管口應在油面以下,與吸油管要有一定距離,3.調整同心,4.加油液,5.把油液加熱到適當的溫度,6.檢查(用手觸感)泵軸承部分溫升。
c、故障現象:泵軸頸油封漏油
故障分析:漏油管道液阻過大,使泵體內壓力升高到超過油封許用的耐壓值。
排除方法:檢查柱塞泵泵體上的泄油口是否用單獨油管直接接通油箱。若發現把幾臺柱塞泵的泄漏油管并聯在一根同直徑的總管后再接通油箱,或者把柱塞泵的泄油管接到回油管上,則應予改正。最好在泵泄漏油口接一個壓力表,以檢查泵體內的壓力,其值應小于0.08Mpa。
二、溢流閥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壓力波動
故障分析:1.彈簧彎曲或太軟,2.錐閥與閥座接觸不良,3.鋼球與閥座密合不良,4.滑閥變形或拉毛,5.油不清潔,阻尼孔堵塞。
排除方法:1.更換彈簧,2.如錐閥是新的即卸下調整螺帽將導桿推幾下,使其接觸良好;或更換錐閥,3.檢查鋼球圓度,更換鋼球,研磨閥座,4.更換或修研滑閥,5.疏通阻尼孔,更換清潔油液。
b、故障現象:調整無效
故障分析:1.彈簧斷裂或漏裝,2.阻尼孔阻塞,3.滑閥卡住,4.進出油口裝反,5.錐閥漏裝。
排除方法:1.檢查、更換或補裝彈簧,2.疏通阻尼孔,3.拆出、檢查、修整,4.檢查油源方向,5.檢查、補裝。
c、故障現象:泄漏嚴重
故障分析:1.錐閥或鋼球與閥座的接觸不良,2.滑閥與閥體配合間隙過大,3.管接頭沒擰緊,4.密封破壞。
排除方法:1.錐閥或鋼球磨損時更換新的錐閥或鋼球,2.檢查閥芯與閥體間隙,3.擰緊聯接螺釘,4.檢查更換密封。
d、故障現象:噪音及振動
故障分析:1.螺帽松動,2.彈簧變形,不復原,3.滑閥配合過緊,4.主滑閥動作不良,5.錐閥磨損,6.出油路中有空氣,7.流量超過允許值,8.和其他閥產生共振。
排除方法:1.緊固螺帽,2.檢查并更換彈簧,3.修研滑閥,使其靈活,4.檢查滑閥與殼體的同心度,5.換錐閥。
三、減壓閥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壓力波動不穩定
故障分析:1、油液中混入空氣,2、阻尼孔有時堵塞,3、滑閥與閥體內孔圓度超過規定,使閥卡住,4、彈簧變形或在滑閥中卡住,使滑閥移動困難或彈簧太軟,5、鋼球不圓,鋼球與閥座配合不好或錐閥安裝不正確。
排除方法:1、排除油中空氣,2、清理阻尼孔,3、修研閥孔及滑閥,4、更換彈簧,5、更換鋼球或拆開錐閥調整。
b、故障現象:二次壓力升不高
故障分析:1、外泄漏,2、錐閥與閥座接觸不良。
排除方法:1、更換密封件、緊固螺釘,并保證力矩均勻,2、修理或更換。
c、故障現象:不起減壓作用
故障分析:1、泄油口不通;泄油管與回油管道相連,并有回油壓力,2、主閥芯在全開位置時卡死。
排除方法:1、泄油管必須與回油管道分開,單獨回入油箱,2、修理、更換零件,檢查油質。
四、節流調速閥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節流作用失靈及調速范圍不大
故障分析:1、節流閥和孔的間隙過大,有泄漏以及系統內部泄漏,2、節流孔阻塞或閥芯卡住。
排除方法:1、檢查泄漏部位零件損壞情況,予以修復、更新,注意接合處的油封情況。
2、拆開清洗,更換新油液,使閥芯運動靈活。
b、故障現象:運動速度不穩定如逐漸減慢、突然增快及跳動等現象
故障分析:1、油中雜質粘附在節流口邊上,通油截面減小,使速度減慢,2、節流閥的性能較差,低速運動時由于振動使調節位置變化,3、節流閥內部、外部泄漏,4、在簡式的節流閥中,因系統負荷有變化使速度突變,5、油溫升高,油液的粘度降低,使速度逐步升高,6、阻尼裝置堵塞,系統中有空氣,出現壓力變化及跳動。
排除方法:1、拆卸清洗有關零件,更換新油,并經常保持油液潔凈,2、增加節流聯鎖裝置,3、檢查零件的精確和配合間隙,修配或更換超差的零件,連接處要嚴加封閉,4、檢查系統壓力和減壓裝置等部件的作用以及溢流閥的控制是否正常,5、液壓系統穩定后調整節流閥或增加油溫散熱裝置,6、清洗零件,在系統中增設排氣閥,油液要保持潔凈。
五、換向閥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滑閥不換向
故障分析:1、滑閥卡死,2、閥體變形,3、具有中間位置的對中彈簧折斷,4、操縱壓力不夠,5、電磁鐵線圈燒壞或電磁鐵推力不足,6、電氣線路出故障,7、液控換向閥控制油路無油或被堵塞
排除方法:1、拆開清洗臟物,去毛刺,2、調節閥體安裝螺釘使壓緊,力均勻或修研閥孔,3、更換彈簧,4、操縱壓力必須大于0.35Mpa,5、檢查、修理、更換,6、消除故障,7、檢查原因并消除。
b、故障現象:電磁鐵控制的方向閥作用時有響聲
故障分析:1、滑閥卡住或摩擦力過大,2、電磁鐵不能壓到底,3、電磁鐵鐵芯接觸面不平或接觸不良。
排除方法:1、修研或調配滑閥,2、校正電磁鐵高度,3、消除污物,修正電磁鐵鐵芯。
六、液控單向閥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油液不逆流
故障分析:1、控制壓力過低,2、控制油管接頭漏油嚴重,3、單向閥卡死。
排除方法:1、提高控制壓力使之達到要求值,2、緊固接頭,消除漏油,3、清洗。
b、故障現象:逆方向不密封,有泄漏
故障分析:1、單向閥在全開位置上卡死,2、單向閥錐面與閥座錐面接觸不均勻。
排除方法:1、修配,清洗,2、檢修或更換。
七、油溫過高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當系統不需要壓力油時,而油仍在溢流閥的設定壓力下溢回油箱
故障分析:卸荷回路的動作不良。
排除方法:檢查電氣回路、電磁閥、先導回路和卸荷閥的動作是否正常。
b、故障現象:液壓元件規格選用不合理
故障分析:1、閥規格過小,能量損失太大,2、選用泵時,泵的流量過大。
排除方法:1、根據系統的工作壓力和通過該閥的最大流量選取,2、合理選泵。
c、故障現象:冷卻不足
故障分析:1、冷卻水供應失靈或風扇失靈,2、冷卻水管道中有沉淀。
排除方法:1、消除故障,2、消除沉淀。
d、故障現象:散熱不足
故障分析:油箱的散熱面積不足。
排除方法:改裝冷卻系統或加大油箱容量及散熱面積。
e、故障現象:液壓泵過熱
故障分析:1、由于磨損造成功率損失,2、用粘度過低或過高的油工作。
排除方法:1、修理或更換,2、選擇適合本系統粘度的油。
f、故障現象:油液循環太快
故障分析:油箱中液面太低。
排除方法:加油液到推薦的位置。
g、故障現象:油液的阻力過大
故障分析:管道的內徑和需要的流量不相適應或者由于閥門的內徑不夠大。
排除方法:裝置適宜尺寸的管道和閥門,或降低功率。
八、液壓缸常見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a、故障現象:爬行
故障分析:1、空氣侵入,2、液壓缸端蓋密封圈壓得太緊或過松,3、活塞桿與活塞不同心,4、活塞桿全長或局部彎曲,5、液壓缸的安裝位置偏移,6、液壓缸內孔直線性不良(鼓形錐度等),7、缸內腐蝕、拉毛,8、雙活塞桿兩端螺帽擰得太緊,使其同心度不良。
排除方法:1、增設排氣裝置;如無排氣裝置,可開動液壓系統以最大行程使工作部件快速運動,強迫排除空氣,2、調整密封圈,使它不緊不松,保證活塞桿能來回用手平穩地拉動而無泄漏(大多允許微量滲油),3、校正二者同心度,4、校直活塞桿,5、檢查液壓缸與導軌的平行性并校正,6、鏜磨修復,重配活塞,7、輕微者修去銹蝕和毛刺,嚴重者必須鏜磨,8、螺帽不宜擰得太緊,一般用手旋緊即可,以保持活塞桿處于自然狀態。
b、故障現象:沖擊
故障分析:1、靠間隙密封的活塞和液壓缸間歇過大,節流閥失去節流作用,2、端頭緩沖的單向閥失靈,緩沖不起作用。
排除方法:1、按規定配活塞與液壓缸的間隙,減少泄漏現象,2、修正研配單向閥與閥座。
c、故障現象:推力不足或工作速度逐漸下降甚至停止
故障分析:1、液壓缸和活塞配合間隙太大或O型密封圈損壞,造成高低壓腔互通,2、由于工作時經常用工作行程的某一段,造成液壓缸孔徑直線性不良(局部有腰鼓形),致使液壓缸兩端高低壓油互通,3、缸端油封壓得太緊或活塞桿彎曲,使摩擦力或阻力增加,4、泄漏過多,5、油溫太高,粘度減小,靠間歇密封或密封質量差的油缸行速變慢。若液壓缸兩端高低壓油腔互通,運行速度逐漸減慢直至停止。
排除方法:1、單配活塞和液壓缸的間歇或更換O型密封圈,2、鏜磨修復液壓缸孔徑,單配活塞,3、放松油封,以不漏油為限校直活塞桿,4、尋找泄漏部位,緊固各接合面,5、分析發熱原因,設法散熱降溫,如密封間隙過大則單配活塞或增裝密封環。